在教育领域,“在编老师有偿补课”这一现象一直备受关注且存在诸多争议。在编老师本应专注于校内的本职工作,为全体学生提供公平、优质的教育服务,然而有偿补课行为却违背了教育的初衷,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后果。
从学生层面来看,这会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学生在学校正常上课之余,还要参加在编老师的有偿补课,休息时间被大量挤占,身心疲惫。例如,有的学生原本每天还能有一些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或者阅读课外书籍来拓展知识面和放松身心,但参加了有偿补课后,连基本的休息都难以保证,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对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反而下降。对于一些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来说,可能会因为无法承担有偿补课的费用而产生心理落差,觉得自己与其他同学相比处于劣势,影响自信心和学习的动力。
对于家长而言,一方面,经济压力增大。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能跟上所谓的“补习潮流”,不得不节省家庭其他开支来支付补课费用。比如一些普通工薪家庭,每月除去生活必需开销后,孩子的补课费可能占据了家庭收入的很大一部分,使得家庭生活质量下降。另一方面,部分家长可能会对孩子过度依赖补课来提高成绩,忽视了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一旦停止补课,孩子成绩可能出现较大波动,家长陷入焦虑与无奈之中。
从教育行业整体角度出发,在编老师有偿补课破坏了教育的公平性。教育资源应是均衡分配的,而这种行为使得部分学生通过额外付费获取更多学习机会,那些未参加补课的学生则可能在竞争上处于不利地位。长此以往,会导致教育生态失衡,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不利于整个教育行业的健康发展。而且,这种行为还可能引发教师队伍内部的不良风气,其他老师看到有人通过有偿补课获利,可能会纷纷效仿,将更多精力放在课外补课上,从而荒废了校内的正常教学工作,导致教学质量下滑。
从社会层面来讲,它加剧了社会的焦虑情绪。家长们看到别人给孩子补课,担心自己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也跟风参与,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同时,这种有偿补课乱象也影响了社会对教育行业的信任度,人们开始质疑教育的本质和教师职业道德,对社会和谐稳定以及人才培养的大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例如,一些地区曾曝光过在编老师违规补课的群体事件,引发了当地社会的广泛热议和不满,给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形象也带来了损害。
在编老师有偿补课的后果是多方面且严重的,不仅关乎学生的成长、家庭的支出、教育的公平,更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教育生态和价值观导向。相关部门必须加强监管力度,严厉禁止这种违规行为,同时学校也应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引导教师回归教育初心,把精力都放在校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让教育回归本质,为学生营造一个公平、健康、良好的学习环境。
好文推荐阅读》